心臟病症狀有哪些?從3大原因了解起,不用擔「心」出問題!

發布於 Jul 7, 2022 by 編輯部

在天氣冷熱交替之際,常有患者因心臟病突發而發生憾事。而心臟病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第二名。那麼,究竟哪些族群容易得到心臟病?心臟病又有什麼症狀?又可以如何照護及預防?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帶大家來了解吧!

 

 

心臟病定義與種類說明

由於心臟病包含許多不同的狀況與成因,其中又以冠狀動脈心臟病最為常見。冠狀動脈阻塞通常是因動脈粥狀硬化後,形成脂肪沉積斑塊所造成。若阻塞於冠狀動脈則會使得心臟缺氧,造成心肌的損傷或死亡。常見的心臟病分類如下:

 

種類 病因 症狀
高血壓性心臟病 因長期高血壓控制不佳所導致 大部分無症狀,有時會頭痛、暈眩、臉部泛紅、盜汗、胸部不適、呼吸不順等
冠狀動脈心臟病
(缺血性心臟病)
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主要靠三條分枝的冠狀動脈供給,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時,就會阻斷心臟的氧氣及養分供給,導致心肌缺氧、引起心衰竭或心律不整而導致死亡
  • 穩定型心絞痛
    因劇烈活動、天氣變化發生,通常休息或含舌下硝酸甘油片會緩解
  • 不穩定型心絞痛
    心絞痛強度及頻率增加,小活動或休息時也會發作,應立即就醫
  • 心肌梗塞
    持續半小時以上的劇烈胸痛,併呼吸困難,冒冷汗,嘔心嘔吐,暈眩,虛弱,臉色蒼白等,應立即就醫
心臟瓣膜疾病 因感染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或後天性心臟病,造成心臟瓣膜病變(如:狹窄、閉鎖不全)與心臟功能異常 氣喘、心悸、頭暈、胸痛、疲勞、活動量下降、咳血、聲音嘶啞、下肢水腫、心臟衰竭等
心臟衰竭
  • 可能因其他心臟病或肺病、甲狀腺病、貧血、酒精、毒物、藥物等所導致
  • 長期的心臟負荷,損害心臟幫浦,使得心臟擴大、肥厚、功能異常
氣喘、端坐呼吸、陣發性晚間氣喘、胸悶、心悸、下肢水腫、疲倦虛弱等
心律不整 心臟搏動生成、傳導異常,或心臟傳導系統阻礙而引起 心悸、頭暈、胸痛、氣喘、疲倦,嚴重可能發生休克、腦中風、昏迷及猝死
肺心臟病 因慢性肺病或肺血管病,導致肺高血壓,並造成右心室肥厚擴大及心臟衰竭 頭暈、呼吸困難、疲倦、水腫、腹痛、胸痛、心臟衰竭、發紺等
心肌病變 因細胞毒性、新陳代謝、免疫、遺傳、感染等,引致心臟肌肉損害病變及心臟功能異常 氣喘、胸悶、頭暈、心悸、疲倦、水腫、心臟衰竭等
心臟發炎 因感染造成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臟瓣膜炎及病變 胸痛、肌肉痛、關節痛、腹痛、發燒、發冷、疲倦、心悸、頭暈、心臟衰竭、猝死等
風濕性心臟病 因急性風濕熱感染引致心臟受損病變。
  • 主要侵犯心臟、關節、皮膚和腦部組織
  • 常引致心臟發炎及心臟瓣膜病變如:二尖瓣、主動脈瓣狹窄或閉鎖不全等
先天性心臟病 因遺傳因素、子宮感染、放射線、藥物等,使心臟形成及發育受到阻礙,導致先天性畸型 心臟雜音、呼吸困難、生長發育遲緩、四肢水腫、發紺等

 

心臟病常見原因有哪些?好發於哪些族群?

可能導致心臟病的危險因,包含:先天性因素、疾病、生活習慣等,如下列:

1. 先天性因素

  • 遺傳家族史
  • 年紀老化

2. 疾病誘導因素

  • 高血壓
    高血壓是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病人血壓長期控制不佳,使得動脈長期處於高壓力的狀況,會令左心室負荷加重而變得肥厚、擴大,最後導致心臟衰竭
     
  • 高膽固醇
    人體內的膽固醇來源有兩種,包含:食物攝取與肝臟自行合成。當攝取的膽固醇超過消耗的量,多餘的膽固醇就會在動脈壁上聚積,導致動脈變窄,使得流向心臟、大腦等身體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量減少。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會導致斑塊聚積動脈壁上,讓動脈壁硬化
     
  • 糖尿病
    已有許多大型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風、心肌病變等)發生風險遠高於一般人,因此平時的血糖控制更顯得尤為重要
     
  • 肥胖
    肥胖病人通常會伴隨著三高疾病、較高的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病、中風等)風險,故建議應將體重與腰圍控至於正常標準內
    💡 小提醒: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維持在18.5至24之間。男性的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
     

3. 生活習慣

  • 不良飲食習慣
    攝取反式脂肪與過量飽和脂肪的加工食品,與動脈粥狀硬化和心臟病發生風險有關。此外,飲食中過多的含鈉量也會使血壓升高
     
  • 缺乏運動
    運動不足為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包含:增加三高慢性病、肥胖等風險
     
  • 喝酒
    過量飲酒可能導致血壓上升、血中三酸甘油酯升高,也會加重心臟病發生風險
     
  • 抽菸
    菸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質(像是:尼古丁、焦油等),會使血管硬化讓血壓難以控制,並使血液攜氧量下降,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即使不抽菸,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中亦有相同的罹病風險

 

心臟病症狀有哪些?男、女會不同嗎?

很多心臟病在靜態或休息狀態下毫無症狀,經活動或刺激後才發作。故一般健康檢查並不容易,除了前面提及不同心臟病可能出現的症狀之外,性別的差異在症狀也有些許不同。

 

  男性 女性
常見症狀
  • 心絞痛
    胸痛、上背部或頸部疼痛、消化不良、胃灼熱、噁心嘔吐、極度疲勞、上半身不適、頭暈和呼吸急促
  • 心律不整
    心悸
  • 心臟衰竭
    呼吸急促、疲勞、或是腳踝、腿、腹部、頸部靜脈水腫
差異 心絞痛通常會因劇烈活動而惡化,休息後則緩解
  • 心絞痛通常發生在日常活動中(如: 購物、烹飪等),在休息時也比男性更容易發生心絞痛
  • 女性心絞痛症狀比較像壓痛
  • 與男性相比,精神壓力更容易引發女性心絞痛
  • 常見的其他症狀包含:噁心嘔吐、呼吸急促、腹痛、睡眠問題、疲倦等

 

如何降低心臟病風險?預防方式大公開!

心臟病常常是突發性、沒有明顯誘因或預警的,故預防更甚於治療。根據國健署所提出的救心行動,可以讓民眾養成良好健康習慣並加以預防:

  • 拒菸|保健康

    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鼓勵吸菸民眾應主動戒菸。戒菸對心臟的好處立刻就能看到,戒菸一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降低5成;而戒菸5年後,中風機率幾乎與無吸菸習慣的人相同

  • 挑食|選好物

    挑選低鈉飲食、選好油、多蔬果、堅果、糙米類食物等原型食物,少添加物以及過度精緻的飲食

  • 多動|有活力

    維持每週五次、每次3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包括:走路、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可以循序漸進,可以從每天運動15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持之以恆比較重要

  • 控三高|減風險

    有三高問題,更應要積極改變生活型態。如有使用慢性病藥物,應遵照醫師處方定時服用藥物,並定期回診追蹤以了解三高控制的狀況

  • 健檢|早發現

    定期健康檢查,善加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早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就能遠離疾病威脅。

 

心臟病的發生常讓人猝不及防,因此更應該了解相關危險因子並調整不良生活習慣、穩定控制三高,再搭配定期檢查與維持運動習慣。如此一來,人人都能成為護「心」高手。若你想了解更多高齡疾病相關資訊,也可以到樂活101看看喔!

https://www.lohas101.com/article/heart_disease_synp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