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症狀有哪些?詳細成因看這邊,依據飲食指南原則做準沒錯!

發布於 May 17, 2023 by 編輯部

你還在以為糖尿病就是因為糖吃太多嗎?若你有以上的錯誤觀念,那就落伍了。其實糖尿病發生是長期且複雜的代謝疾病,不只是吃糖就會引發出來的慢性疾病。而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若有依據飲食指南原則進行管理控制,亦可協助穩定血糖。但還是許多人不了解糖尿病症狀有哪些?而糖尿病到底是怎樣發生?就讓我們透過本篇一起來了解吧!

糖尿病是什麼?有分種類?

根據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全世界約有4.22億人患有糖尿病。其中大多數患者是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且估算每年約有150萬人死於糖尿病。然而,罹患糖尿病的人數卻是漸進上升。

由於糖尿病患者最大的特徵,就是血糖濃度升高,並隨著時間推移漸進引發心血管、眼睛、腎臟和神經系統等損傷併發症。糖尿病類型多變化,依美國糖尿病學會有將糖尿病定義分為以下類型:

  • 第一型糖尿病: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因是胰臟β細胞被破壞導致無法分泌胰島素。需終身注射胰島素治療,多半為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就會發病。

  • 第二型糖尿病: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因是肥胖而導致胰島素抗性或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

  • 妊娠糖尿病:常見於在妊娠中期或晚期被診斷出來,且在妊娠前無明顯糖尿病病兆。研究指出孕前肥胖的女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高齡產婦等風險高。

  • 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糖尿病:因胰臟發炎、囊性纖維化和其他胰臟疾病引起胰島素分泌問題而形成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標準說明

糖尿病可根據血糖標準診斷,包括:空腹血糖,或口服75公克葡萄糖耐量試驗期間2小時血糖值或糖化血色素,還需醫師綜合評診斷其病因。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2021年提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 空腹血糖:禁食8小時後的血糖 >126 mg/dL。

  •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先測量空腹血糖值,再喝下含有75公克葡萄糖的糖水喝完。之後2小時後再測量一次血糖,血糖值在140~199 mg/dL之間,則稱為葡萄糖耐受不良,也就是糖尿病前期;2小時後測量的血糖值,若在200 mg/dL或以上,代表患有糖尿病。

  • 糖化血紅素:>6.5%,此數值主要反映過去3個月內血糖控制的狀況,故被用來當作長期血糖控制好壞的指標。

  • 相關症狀患者:具有高血糖相關症狀患者中,隨機血糖>200 mg/dL。

 

若有診斷符合標準,會先以糖尿病前期先作為警訊。而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超過正常值,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階段。研究已指出糖尿病前期幾乎沒有症狀,,但大約經過3~5年後,有1/4會轉變成糖尿病。

 

糖尿病症狀與高危險族群有哪些?

導致罹患糖尿病的原因非常多元,但綜合收集統計幾個原因,可大致分為幾種高風險因子,201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就提出以下因素屬糖尿病高風險因子:

風險 說明
糖尿病前期 檢測血糖異常,糖化血紅素(HbA1c)>5.7%、葡萄糖耐受試驗(OGTT)異常、空腹血糖(AC)偏高等
糖尿病家族史 日本研究發現若有一等親中有糖尿病病史,日後糖尿病發病率提高13.1%
曾被診斷為妊娠性糖尿病 生產完後得到糖尿病風險會較非妊娠性糖尿病患者高
疾病 高血壓或曾罹患過心血管疾病
血脂異常者 高密度膽固醇過低<35mg/dL或三酸甘油酯>250mg/dL
不良生活習慣 抽菸酗酒、缺乏運動等
臨床表現 胰島素抗性的表徵,像是脖子後出現黑棘皮症

 

糖尿病症狀說明

糖尿病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三多症狀,但並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以下還有其他症狀也提供給各位參考,若發現以下症狀就不應該忽略,可先記錄後再與醫師諮詢判斷:

  • 多尿

    當血糖濃度高時,腎臟會將多餘的糖份從尿中排放出去。故會導致需要更頻繁解尿的尿糖狀況,特別是在晚上時間尤其明顯

  • 多喝

    糖尿病的另一個常見早期症狀,主要是為了去除體內多餘糖分。在尿頻狀況下,會導致身體失去較多水分,進而引起身體反應極度口渴,需求更多水分補充

  • 多吃

    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會被細胞吸收作為能量使用,當平衡失調時會導致細胞無法吸收葡萄糖,導致身體反應能量需求低的狀況

  • 神經痛或麻木

    會因神經長期受到損傷形成神經病變,導致手腳末梢開始感到刺痛或麻木。此情況通常發展緩慢,可能是患病好幾年後才會出現的跡象

  • 傷口癒合緩慢

    高血糖會使血管壁硬化失去彈性並變窄,血液循環受阻,導致營養和氧氣無法進入傷口做修復。另外,高血糖也會導致免疫系統防禦低弱,身體更難抵抗感染

  • 視力問題

    常發生在未控制的早期糖尿病,主要是血糖忽上忽下所導致,使眼睛中的微小血管病變,導致眼睛的晶狀體受損

  • 深色皮膚斑塊

    皮膚皺褶處有深色天鵝絨狀的情形,則稱為「黑棘皮病」。是糖尿病早期的預警信號,常見於腋窩、頸部和腹股溝,是第二型糖尿病主要的前兆

  • 頻繁感染

    因抵抗力變弱往往更容易感染,特別是尿路感染、牙齦和皮膚感染也很常見

  • 皮膚發癢

    像是真菌感染、皮膚乾燥和血液循環不良,通常在末梢發生

  • 口乾

    口乾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口腔症狀之一

  • 疲勞

    因血糖濃度上下起伏大,讓體內無法正常使用葡萄糖來獲取能量,導致極度疲勞

  • 體重減輕

    若沒有在短時間內快速減輕,或是吃得越來越多但體重仍是減輕,這可能就是糖尿病的警信

  • 易怒

    研究指出,糖尿病其中一難以控制的還有情緒管理的部分,像是:易怒、焦慮、擔心等

 

糖尿病飲食指南原則看這邊!

糖尿病在飲食上,有許多細節需要更細心調整。非什麼東西都不吃就能得到控制,還需漸漸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才能持之以恆。想要讓血糖能獲得良好的控制,關於糖尿病飲食原則提供以下10個方式給大家參考:

 

1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日常食物應平均分布早餐、午餐和晚餐。若有使用藥物控制更要注意定時定量,以達到最好的生理時鐘控制
2 多吃複合型碳水化合物 由於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如:糖、蜂蜜、糖果、巧克力、麵條、果汁等,因加工過程除去膳食纖維,會使醣類吸收速度加快,衝擊血糖起伏
而複合型碳水化合物像什穀、帶皮水果、糙米飯、蔬菜等食物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複合型碳水化合物
3 減少壞的脂肪攝取 減少脂肪攝取,特別像是飽和脂肪,低脂飲食有助血糖控制,例如:橄欖油和菜籽油都是很好的選擇
4 多吃蔬菜和適量水果 每日攝取五~七份蔬果,並控制甜份較高的水果攝取
5 選擇適合豆類 適量豆類攝取,可以獲得優質蛋白質,對於調節血糖、血脂有幫助
6 一週食用2次深海魚類 魚油富含Omega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保護心血管疾病,對於血糖控制也有幫助。如果較難吃到魚類,也可以選擇補充劑方式攝取
7 限制含糖食物或精製糖 並非完全限制糖分攝取,糖可用於食品和烘焙使用,但應控制酌量使用,或是以較低熱量的糖醇做取代,像是:赤藻醣醇
8 減少鹽分攝取 飲食中的鹽添加應減少到每天 6公克以下,因為高鈉會促使高血壓,提高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高
9 適量飲酒 女性每天最多2酒精當量,男性每天最多3酒精當量
10 每日保持水分的補充 水分攝取有助體內營養、熱量轉化,一天建議飲水量約2000~3000c.c

 

糖尿病是現在人常見的文明病,被證實與生活習慣環境因素息息相關。糖尿病之所以可怕,是其造成的併發症風險,與之後所帶來的醫療負擔和生活不便。故預防糖尿病是現代人該提前重視的健康議題,無論是否屬高危險群,都應保持健康生活、均衡飲食以減少患上糖尿病的機會。若你對於糖尿病症狀與飲食想了解更多的話,也可以到樂活101看看喔!

本文參考資料: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2019.
2.Redondo MJ , Hagopian WA, Oram R, Steck AK, Vehik K, Weedon M, Balasubramanyam A, Dabelea D. Th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heterogeneity within and between different diabetes types. Diabetologia . 2020 Oct;63(10):2040-2048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17).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d 2017

4.Sakurai M , Nakamura K, Miura K, Takamura T, Yoshita K, Sasaki S, Nagasawa S, Morikawa Y, Ishizaki M, Kido T, Naruse Y, Suwazono Y, Nakagawa H.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 7-year incident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middle-aged Japanese men and womenJ Diabetes Investig . 2013 May 6;4(3):261-8.
5.Ramachandran A. Know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diabetes. Indian J Med Res . 2014 Nov;140(5):579-81.
6.Kalra S, Sahay R. Diabetes Fatigue Syndrome. Diabetes Ther . 2018 Aug;9(4):1421-1429.
7.Yang S, Wang S, Yang B, Zheng J, Cai Y, Yang Z. Weight loss before a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a risk factor for diabetes complications. Medicine (Baltimore) . 2016 Dec;95(49):e5618.
8.Penckofer S , Quinn L, Byrn M, Ferrans C, Miller M, Strange P. Does Glycemic Variability Impact Mood and Quality of Life?. Diabetes Technol Ther . 2012 Apr;14(4):303-10.
9.Petersmann A, Müller-Wieland D , Müller UA , Landgraf R , Nauck M , Freckmann G, Heinemann L, Schleicher 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2019; 127(S 01): S1-S7.
10.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1).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1
11.Zand A, Ibrahim K, Patham B.Prediabetes: Why Should We Care? Methodist Debakey Cardiovasc J . Oct-Dec 2018;14(4):289-297.
12.Gray A, Threlkeld RJ. 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2019

https://www.lohas101.com/article/diabetes_symptom